原本以為 Octopress 沒辦法加,不過實際嘗試後發現並不難。要修改的地方主要有 source/_layouts/default.html
和 source/_layouts/post.html
這兩個檔案。
Octopress 內建的 twitter, google plus, facebook 三項文章分享功能如果全部打開,會佔掉約 680px 左右的畫面寬度。當文章區塊的寬度小於這個數值時,facebook 的按鈕會跳到下一行。這邊可以透過修改 source/_includes/post/sharing.html
的方式來稍微縮減 facebook 區塊的寬度,以符合需求。
同區塊另外一個問題則是在預設版面中, twitter, google plus, facebook 三者按鈕的高度不同,尤其 facebook 的位置比較偏下。這邊我參考 StackSocial 頁面最下方區塊的作法,將三個按鈕改成 ul → li
格式。
這是花最多時間與腦力的一部分,尤其是我沒有 Ruby 基礎,好在 Ruby 的程式碼不難看懂,我雖然寫不出來,但是我看現有的 code 依樣畫葫蘆,一樣生出功能。這邊主要參考了 Octopress 內建的 Category Plugin,稍作修改,便得到了標籤功能。
透過這次修改,同時也對 Jekyll 所使用的 Liquid Template System 有更深入的了解。想想要整一個 Octopress 網站也真折騰,除了要懂 HTML, CSS, JavaScript 這些基本的之外,還得會摸 Ruby, Sass, Liquid Template,滿滿都是術語與新東西,真不是件簡單任務。
話說既然加入了標籤功能,接下來就是找個時間好好整理每篇文章的「分類」和「標籤」了……嗯,這讓我想到一句老話:
]]>要改的東西太多,那就改天吧。
我很好奇每個人都是怎麼樣使用手上的智慧型手機,有時候在和朋友聊天時,往往可以發現一些自己從未想過卻很方便的小技巧。前陣子剛好看到一篇文章〈45 Unique iPhone Home Screens Explained〉,有 45 個人的 iPhone 首頁耶,身邊的好友有 iPhone 的也沒這麼多。看完這篇,真的可以發現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獨特的使用方式。
不過光這樣看完還不過癮,我決定做個統計。雖然上面那篇是去年八月的文章了,至今過了半年,不過大部分 App 現在還都蠻流行的。統計的結果如下,可以參考看看。
最多人放在 Dock 上的 App 排名如下:
(不包含 folder 以及 folder 中的 App。括號中數字為人數)
人數在 3 以下的我就省略不列了。另外,上表中的前七名就已經包辦 45 支 iPhone 裡八成以上的 dock 空格了。
不分 dock 與否,首頁最常看到的前 20 個 App 分別是:
(不包含 folder 以及 folder 中的 App。括號數字中為人數)
再來的 App 就是少於 10 個人放在首頁的,分別是 Instapaper(9), Hipstamatic(9), Google+(7), Wunderlist(7), Evernote(7), Things(6), 天氣(6), Remote(6), iTunes(6), iBooks(6), 1Password(6), 計算機(5), Skype(5), Simplenote(5), Dropbox(5)。
低於 4 以下的我就不列出了。
你怎麼運用你的主畫面呢?有任何的點子都歡迎與大家一起分享!
]]>不過對於文章內容的解讀也不一樣,這讓我不由得想寫一篇文章來談談 "I don't hire unlucky…" 這篇的內容。這篇文章很長,以對話小說式的方式來描述,講述如何節省 hire people 的時間與 hiring 時的考量,我懶得逐字翻譯,所以會簡單帶過故事內容。
故事可以分成上下兩部分。第一個部分有兩個主角,Bertram 和 Ernestine,Bertram 負責招募零售商店的學徒,Ernestine 的工作則是在招募軟體開發的 programmer。Ernestine 有天問 Bertram,她手上有上百份履歷,要怎麼減少不必要的電話與面試呢?
Bertram 說很簡單,他拿起一整疊履歷,丟掉一半,然後回答,「不要雇用運氣不好的人就好啦。」Ernestine 聽了之後想要試試看,於是回去問 Mark 意見,Mark 是她公司的 CFO 以及天使投資人,對於軟體產業也有些瞭解。Mark 點出了 Ernestine 與 Bertram 環境的不同。
Bert 那邊有相當多符合條件的人 (qualified people) 在應徵他的工作,假設 100 個裡面有 50 個好了,就算他刪去一半的人,平均來講,剩下的 50 個裡也還有 25 個符合條件的人可以挑選。而妳在招募的 programmer, 可能一百份履歷裡面只有一兩個符合資格的,妳如果一口氣刷掉一半的履歷,妳可能在剩下的那 50 份裡完全找不到半個合適的人。
於是 Ernestine 放棄了 Bertram 告訴她的方法。開始不斷嘗試、調整,試著去找出自己的方法。
故事來到兩年後。Oscar 是 Ernestine 公司裡的程式主管,他也有面對一堆履歷不知從何著手的問題,於是像她的上司 Ernestine 請教。
Ernestine 告訴 Oscar,首先,她不再去注意一份履歷是否「專業」,比方說履歷的格式或是文字中是否有錯字等等。因為去在意這些東西,其實跟隨機丟掉一半運氣不好的履歷,是沒什麼兩樣的。
於是 Oscar 提出質疑,Oscar 的質疑也是我們一般會有的想法:「可是從履歷的完整度,我們可以看出求職者的用心,知道對方是不是有熱誠想要進我們的公司不是嗎?」
Ernestine 的回答點出了重點。如果我們今天有 50 個不錯的人才,那我很樂意找出到底哪一半的人有進公司的熱誠,哪一半沒有。但如果我們今天的履歷裡有 99 個庸才跟一個天才,那我的首要目標是要想辦法找出這一個天才是誰,至於誰比較有進公司的熱誠則是次要的了。
Ernestine 繼續說下去,她用同樣的想法貫穿整個人才的挑選:她挑或不挑一個人,是決定於與工作技能本身相關的直接或間接衡量 (direct measurement or indirect measurement),例如學歷算是間接衡量指標。
講到這邊,Oscar 又打斷,並且說明了學歷的重要,學歷反應許多資訊,不應該只是間接衡量。Ernestine 大致上同意 Oscar 的看法:
幾乎每一個我們所雇用的都有大學學歷,但我在看履歷時不會依照他們的學位或學校排出優劣。我只是看他們的工作經驗或是提供的代碼範例。而結果就是,我們所想要的每個有經驗的人才都具有大學學歷。
但是她接下來的回答很有意思,值得令人多加思考:
然而把「關連性 (correlation)」與「因果關係 (causation)」兩件事搞混是非常危險的。而更糟糕的則是把「關連性」跟「必要性 (necessity)」搞混。如果說,有念過大學對 programmer 來說是一件好事,那麼我們在看他的經歷、程式代碼,或是與之面談時,也可以發現他的能力優秀。
所以我的理解是,念過大學可以幫助一個程式設計師成長,但這些成長會表現在他的工作經歷或是代碼上。所以經歷或是代碼是直接的衡量標準。大學教育與優秀的程式設計師有關連性,但不是必然的因果,更不是必要的條件。
Ernestine 繼續說到,當她在看求職者的 blog 時也用同樣的標準去檢視。比如說有個求職者喜歡攀岩,聽起來不錯,公司裡也有許多同事喜歡攀岩,不過 Ernestine 會忽略掉興趣這項訊息。
畢竟,如果因為興趣不對就被刷掉,是非常不走運 (unlucky) 的。而我不想僅僅只是因為一份履歷不走運就把它刷掉。
這裡有句重點:
hiring programmers, not ascetics or rock stars
Ernestine 甚至會抗拒去查看求職者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的資訊。她不想因為求職者在政治、興趣等觀點上與她志趣相投或是理念不同,而產生偏見,進而影響求職者被錄用與不錄用(這在美國也是違法的),同時這對公司也不是件好事。她雇用時,單純只考量求職者在專業技能上是否滿足條件。從招聘的觀點來看,去考慮對方是否跟你合不合得來,其實就只是種運氣的問題,而非適任不適任的問題。
Ernestine 最後提到招募廣告,她現在開始使用平舖直敘的文字廣告來招募。她之前也曾使用過「徵求忍者!搖滾巨星!」之類的誇張廣告。但她發現這類的廣告也許會吸引到喝 Dry Martini 的人(意指比較外向積極),但是那些不喝 Dry Martini 不見得就不適合這份工作。所以登「我們需要忍者!需要超級巨星!」這類廣告,跟單單只是因為不喜歡沒運氣的人而刷掉一半,其實沒什麼兩樣。
接下來的問答很有趣,programmer 應該都會有更深的體會。Oscar 問到:「要是如果忍者廣告比起直白廣告真的能吸引到更多符合條件 (qualified) 的人前來應徵呢?」
Ernestine 的回答相當妙了:「當你寫程式時,你怎麼知道哪一段 code 需要最佳化呢?」Oscar 回答:「我會去測量(measure), Premature optimization is the—Oh, I get it!」這邊 Oscar 的話雖然講到一半,但是這句話相信 programmer 都應該熟悉:
Premature optimization is the root of all evil.
過早優化是萬惡之源。
-- Donald Knuth
所以 Ernestine 會有這樣的結論也是測量過後的結果。她說,登廣告找人,跟登廣告賣東西都是一樣的,你必須追蹤測量所有數據 (track & measure everything),你才能分析,知道有沒有效果。
所以,Ernestine 減少處理上百份履歷時間的方式,並不是用什麼隨機丟掉一半,把運氣不好的人排除掉。也不是什麼像下面這段所說的尋找一個點,一個感動、注意、雙眼為之一亮的點。不是尋找什麼鳳毛麟角。
作者建議,當100選1的時候,應該直接隨便看一張履歷表,看看此人是否有哪個「點」讓你感動、讓你注意、讓你雙眼為之一亮?不是想辦法刪去,而是「尋找」那個鳳毛麟角之特色。
Ernestine 的方法很簡單。今天如果我要找程式設計師,我就只專注在相關的技能、經驗或作品上。而不是看著履歷表上洋洋灑灑一大堆與適任與否無關的資訊或情報。
看完了這個故事,是不是覺得英文閱讀能力很重要呢?多培養自己的英文閱讀,直接吸收第一手資訊,才能夠間接提高自己的好運度喔!
]]>什麼叫做「不和運氣差的人合作」?
這位作者舉了一個例子,如果你是某間店的店主,現在要找店員,現在收到了 100 份履歷,但你很忙,沒有時間一個一個看。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索性從 100 份中隨機挑出 10 份,然後從 10 份中挑出一個最棒的。至於那些被過濾掉的 90 份,只能怪他們運氣不好啦!
聽起來很帥氣,不是嗎?
這過濾的方法真是簡單、漂亮又優雅--但我深深覺得還有哪裡不夠。
「你怎麼確定被挑出的代表運氣好?萬一,我是說萬一,你的店下個月突然發生意外,週轉不靈發不出薪水,那麼被挑出的反而都是倒楣的人,真正運氣好的人早在你挑的時候成為漏網之魚,從你手中逃掉啦!」
是的,華生,你突破盲點了。
我相信,運氣好的人是會互相吸引的。所以在我使用這個「隨機運氣過濾法」之前,我得要先確定一下自己的運氣到底是好是壞:如果我運氣好,那麼被我挑到的人他們也都是具有好運的;如果我生來就是不走運,那麼沒被我挑到的人才是真正運氣好的人。只要我能夠知道自己的運氣是好或壞,我就能夠知道到底我要從被我挑出的那 10 份裡面去挑人,還是從被我放棄的那 90 份裡面去挑人。
那麼要怎麼確定自己的運氣是好或壞呢?我想到兩個方法。第一方法呢,就是如法炮製,我把我的履歷寄到另外一間採用同樣「隨機運氣過濾法」的公司,如果有被挑上,那我就是運氣好;如果沒被挑上,那我就是壞運氣--等等,不對,我怎麼知道另外一間公司負責挑選員工的雇主也是好運氣呢?如果我被挑上,但是另外一間公司的雇主是壞運氣的,那不就表示我被挑上但其實是壞運氣的?這豈不成了無窮迴圈?
好吧,看來第一個方法行不通,換下一個。第二個方案就比較簡單了:去買樂透。中了就中了,沒中就沒中,一翻兩瞪眼,多乾脆。不過要是我今天運氣好,中了樂透,我索性就把店收了,退休度假去,何必還在那邊辛辛苦苦地煩惱到底要雇用什麼樣的員工呢?
每個人都想要和「運氣好」的人一起合作,但問題就出在於什麼叫做「運氣好」?成為「在 100 份履歷中被挑出的 10 份中的其中之一」就算運氣好嗎?我不以為然。即便是中了樂透,也未必是就真的是運氣好的人--對於許多心理尚未做好準備的人,中了樂透往往是人生悲劇的開始:中了樂透之後到達人生最高潮,然後朋友反目、妻離子散、揮霍度日、散盡家產這樣的故事俯拾皆是,我也懶得舉例了。所謂「塞翁失馬,焉知非福?」一件事情究竟是好是壞,其實是沒辦法從當下發生的事情本身來判斷的。
所以到底什麼算是「運氣好」的人呢?我覺得只要「有做好準備」的人,就很容易遇到好運氣。運氣這東西,不外乎就是種機率。即使單一事件成功的機率極低,然而當你準備的越多,準備的越周全,這個極低機率發生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,成功的可能性比其他人來得大,自然就可以看做是「運氣好」的人了。
讓我們這樣來看:假設開發一百款遊戲中只有一款會成功,也就是說,成功的機率是百分之一,失敗的機率是 0.99。那麼,作了 52 款遊戲的公司,至少有一款成功的機率是多少?換個角度想或許會比較簡單,52 款遊戲全部都失敗的機率是多少?
答案是,52 款遊戲都失敗的機率是 59%,所以相反的,有逾四成的機率這家公司能夠有一款以上的成功遊戲。四成跟百分之一,很大的差距不是?而只要能有一款成功的遊戲,這家公司就能夠開始踏上好運的高速公路,吸引到更多「運氣好」的員工一起加入,進入正向循環。
所以,運氣人人都有,但你準備的越多越充分,你就能夠比其他人來得更強運。
關於給六先生帶來許多想法的這篇 I don't hire unlucky people - raganwald's posterous,我運氣很好,剛好也看了。有一些不太一樣的解讀。可惜這裡空白的地方太小,寫不下,只好另外寫一篇來討論了。
]]>那麼,要如何輸入這些特殊符號呢?在 Mac 中很簡單,只要開啟「特殊字元」的輸入視窗。絕大多數 Mac 下的應用程式都可以在選單列的「編輯」或「Edit」最下方找到「特殊字元...」或「Special Characters…」;通常也可以透過快捷鍵「⌥⌘T」來開啟特殊字元視窗。
上面就是特殊字元的輸入視窗。到這邊已經可以輸入各種奇奇怪怪的符號了,不過如果想要輸入像「㍿」或「㊙」這類的特殊字則還不夠,得要進「自定列表」加入新的類別。點左上角的齒輪便可開啟自定列表,然後選取以下類別:
這樣子就可以輸入上文中提到的文字符號囉!
]]>